好物分享-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形容教书育人的古诗词(描写教书育人的古语)

币小哥 0

摘要:本文通过对形容教书育人的古诗词(描写教书育人的古语)做详细的阐述,分别从“威严”的角度、“爱心”的视角、“耐心”的角度和“成果”的视点展开分析,探讨古人如何看待教书育人。在威严中塑造规矩、在爱心中培养爱、在耐心中呵护成长、在成果中欣喜收获。本文旨在提供教育者思考的启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人对教育的理解。

1、威严

古人认为教书育人需要“顺天行道,逆天行师”,唯有树立威严才能够让学生明白、认识到行为准则的重要性。如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言:“声教心切不宜柔,柔则无威,无威则易乱”。威严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取得成果的保证,而在古人的字里行间,威严始终是教育者与学生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构成。

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更是将威严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如《论语》中“严父之道,为子孙纲”,可见养育子孙的重要性。而宋代程颐《资治通鉴》则认为:“父母为之;为之则可,不为则不可。威严一定,欲成不可哀也。”教育者用威严来保证学生学习的纪律性,在纪律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这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重点,只有在此基础上,教育才能取得成果。

而在教育工作中,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效地发挥威严的作用?这是值得教育界借鉴和思考的问题。比如,最视威严为相关的中小学教育,面对当下学生对学习意愿和学习态度的不稳定,如何灵活运用威严力量来调节学生的成长,提高其道德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担当,是摆在中小学教育者面前的课题。

2、爱心

儒家强调“父慈子孝,兄良弟恭”,爱是产生父母之间、兄弟之间、人际之间的情感、施行义务,理所当然,在教育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情感因素。宋代哲学家朱熹认为:“爱人者,必缘于敬之;敬人者,必缘于爱之。敬爱两全,乃为正道。”只有把爱与敬并行,才能够做到教育的最佳状态。

在古人看来,教育者最应具备的是爱心。“爱心是教育的第一动力”,《周易》中曾经说过“柔顺者进,刚强者退”,而教育者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应该是柔顺着学生的性格和习惯,施行温馨的爱心,从而使学生沐浴在温情的光辉中。

形容教书育人的古诗词(描写教书育人的古语)

如南宋儒家朱熹所说:“爱无远近,义无大小,大同世界,广大成人。”他所倡导的是爱是开展正确治学的理性基础,爱是增强个人修养和道德理性的重要基石。教育者应该要感性地理解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爱,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情感。

而在现代社会,学校逐渐变成了教育的主体,教育也逐渐成为了国家、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礼仪规范与规律法则逐渐替代礼教,自由和个性逐步被重视,如何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让爱心发挥出更大的效用?教育者需要发挥自身的智慧和深度来探寻。

3、耐心

在教育工作中,许多学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耐心”正是教育者应有的素质。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曾经写道:“构思迴转无尽绪,教育慢样取点灵。”意思是构思教育方式时,没有一个绝对确定的方法,应细心观察,不断尝试,直到取得顺利的效果为止。

宋代理学家、文学家朱熹在发扬儒家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同时,也强调了耐心的必要性。“于治教之学而言,耐心是修己为因之要,微末之事亦当虚认方可入德。”这种认真的态度,引导学生消除焦虑和厌恶情绪,使学生保持乐观、积极、进取的心态。

而现在教育者在面对学生多元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状态时,也要根据学生性格特点、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等来因地制宜,耐心地呵护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他们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4、成果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成果,也就是学生学习的成果。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写道:“教育,所以递相传也,成事一功,十览九空。”意思是说,教育者必须不断地努力,才能够带来更好的成果。只有做到真正合理地运用各种教育方式,才能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在理解成果的概念上,也可以借鉴现代教育的创新发展思路,让每个学生拥有受到尊重的机会,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融进教育的流程中,关注学生在学业、生涯和社交交往等方面的成长,易观察、易度量、易证明的成果不仅能够对学生自主学习甚至自主人生的规划带来帮助,也能够更好地反映教育的成效。

总结:

教书育人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任务,而古人所遵循的“威严、爱心、耐心、成果”的教育思路依然在时代的变迁之中洋溢着新的活力。教育者需要依据形如教书育人的古语指引,把握时代的变迁,适应学生的需求,《易传》中说,“天不变,道亦不变”,路有千条,仅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才能够为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由好物分享 https://www.00tu.com整理,帮助您快速了解相关知识,获取最新最全的资讯。

标签:

二维码